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412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9-30 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文号: 索引号000357499/2020-266
民建秦皇岛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蓝天”“碧水”和“净土”行动为工作重点,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努力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9月28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3,同比降低17.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15天,同比增加17天;二氧化硫等6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二)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8月份,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90%;1-8月,桃林口水库、石河水库、洋河水库三个地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以上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100%。
(三)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摸清底数,建立土壤防治长效机制,全市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二、完善机制,细化责任
一是推行市委常委包联县区工作制度,制定了《秦皇岛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常委包联县区工作方案》,编写了包联工作手册,对工作制度和台账建立做了详细要求。政学书记、瑞书市长靠前指挥,定期调度,先后组织召开10多次工作调度会议,部署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二是起草《秦皇岛市党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已完成征求意见,待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印发。三是按照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会要求,每季对各县区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打分、排名、通报讲评。制定了《秦皇岛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月度考核办法(试行)》,每月分两组量化排名。今年以来,针对乡镇空气质量考核排名连续两次及以上排名后5名约谈乡镇25镇次;针对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超标问题和洋河水库周各庄断面超标情况约谈相关县区;针对河口断面超标,共扣缴生态补偿金270万元。
三、紧抓重点,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一)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
市政府印发《秦皇岛市2020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秦皇岛市2020年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秦皇岛市秸秆、垃圾露天焚烧和散煤复燃管控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邀请专家团队精准施策,建立日管控、周调度、月考核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市大气办制定印发多个月度攻坚方案,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控水平,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围绕旅游旺季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细化目标和工作任务,实行工业企业烟气排放量管控制度,开展臭氧、锅炉、机动车整治等8个专项行动,确保旅游旺季空气环境质量好于往年。
1.全力推进清洁取暖替代工作。成立了清洁取暖工作专班,先后开展督导检查16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10次,对清洁取暖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开展清洁取暖改造摸排建档工作,目前昌黎县录入97.52%、山海关区录入87.67%,其他县、区全部录入完成,13.8248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招标,累计完成安装调试1.79万户,严格倒排工期,加大施工力量,抓紧设备进场,快速推进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同时,深入禁煤区和散煤替代村镇,逐家逐户进行宣讲、排查,对住户留存的散煤进行回收处理。
2.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以减排工程为手,扎实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2020年共实施重点治理项目1019项,其中:323台燃气锅炉、345台生物质锅炉、164台醇基燃料锅炉治理任务全部完成;127座工业炉窑深度治理任务完成98.4%;4家陶瓷行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全部完成;49个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项目完成91.8%。提前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3.突出移动源污染整治。深入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深度治理,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241辆,加装污染控制装置141辆;引导柴油货车远端绕行102国道,禁止过境车辆从西部快速路、驼峰路通行,并引导过境车辆分别在山海关孟姜站和津滨高速秦皇岛西上高速行驶,减少102国道秦皇岛城区段车流量;49家用车大户加装门禁系统,禁止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进出厂区,引导用车大户使用新能源、国Ⅴ排放车辆;建立了重型柴油货车远程在线监控平台,实时掌握车辆运行情况。不断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监管,累计完成编码登记5099台,对9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了尾气抽测,其中不合格27台,处罚到位2万元。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抽测工作,累计抽测80家,不合格18家。
4.严格扬尘污染整治。按照《河北省2018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我市于2018年6月下发了通知,要求所有施工工地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全市在建的273个建筑工地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设备,并与市生态环境局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平台联网。建立了PM10数据超标推送机制,在发现建筑工地PM10在线数据升高预警时,及时推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并前往现场核实、要求其迅速整改,有效降低扬尘连续超标出现情况。
5.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以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印发了《秦皇岛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秦皇岛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实施方案》,成立了有市长任总指挥长,各副市长任副总指挥长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指挥部,原则上提前72小时以上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及时有效。同时,市、县、乡三级组织专门力量,在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深入重点行业企业检查措施落实情况,确保企业排污量有效减少。2020年以来,先后启动黄色、橙色预警4次,发布污染管控强化措施7次,有效削减了污染强度。
6.不断提升精准管控水平。自2019年聘请专家团队开展三方服务以来,开展了重点区域污染源摸排,污染源解析,一企一策方案编制等一系列精准化管控、精细化治理工作,尤其是2020年旅游旺季期间,建立了省、市、区三级精准化的保障机制,依托各类监控平台,密切关注北戴河区空气质量、气象条件变化,自管控以来共计会商37次,提供空气质量管控会商建议32条,为北戴河区旅游旺季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强力推进“碧水”行动
1.全面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编制《秦皇岛市2020年调水补水实施方案》,对主要入海河流确定年度最小生态基流及最小生态补水量。计划对戴河、新河、洋河、饮马河等河流生态补水,全年计划补水690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人造河补水200万立方米,饮马河生态补水750万立方米,洋河生态补水2300万立方米,东沙河生态补水240万立方米,戴河生态补水300万立方米,新河补水56万立方米,其中通过引青管线为湿地公园生态补水6万立方米。共计3846万立方米。生态补水工作有效改善了戴河、新河、洋河、饮马河、人造河等入海河流水环境。制定《秦皇岛市水系连通工作推进方案》,要求各县区结合本县区实际情况,推动水系连通各项工程项目落实。方案计划分山海关片区、海港区及开发区片区、北戴河片区、北戴河新区片区等4个片区推动全市水系连通工作,估算总投资1.3亿元。目前,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推动工程落地实施。2020年7月,结合省水利厅编制地表水配置利用规划工作,拟将水系连通谋划的工程项目列入省级地表水配置利用规划,进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2.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按照全流域覆盖的原则,将市域内所有河流及所在流域范围内的支流、水库、塘坝等全部纳入管理体系。全市共设立市级河湖长30名、县级河湖长98名、乡级河湖长280名、村级河湖长1706名,构建了“党政齐抓、部门联动,上下共管”的河湖长制工作格局。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入海河流问题整治工作的通知》,列出雨污混排严重、农业面源污染、生活面源污染、河道底泥污染、死亡水草打捞不及时、突发水环境事件、缺乏生态水量等7个共性问题,并逐河列出个性问题,要求各级河湖长、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打好水质改善提升攻坚战。同时按照每人每年500元标准对村级河湖长进行补助,共下发补助资金86.2万元,保障了村级河湖长巡河履职。今年以来,市级河湖长共踏河湖103次;县级河湖长踏河湖1145次;乡级河湖长踏河湖5595次;村级河湖长踏河湖66922次。经过各级河湖长的不懈努力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今年全市13条入海河流水质已提升至Ⅲ类及以上,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的目标任务。
3.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一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2016年以来,我市相继新建北部片区污水处理厂、昌黎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异地扩容改造(新建)秦皇岛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秦皇岛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青龙县满源污水处理厂、卢龙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万吨,出水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其中昌黎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96.9%,县城达95%以上。二是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我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主要为污泥处理厂集中处理、水泥窑协同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共建有绿港和北戴河新区2座污泥处理厂,日处理80%含水率污泥420吨。
4.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一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标准化、养殖环境美化、废弃物资源化,全市128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建了废弃物处理设施。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6个,争取省和国家资金1.16亿元,青龙县和昌黎县已基本完工,青龙县、卢龙县、抚宁区、卢龙县实施方案已审核,正在实施。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农药减量工程,年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3%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4%,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43.2%;在全市建立了30个农药减量量化示范基地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在基地内推广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年绿色防控面积超过100万亩。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制订了年度《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推进方案》,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90%以上;转变施肥方式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减量增效、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减量增效,共建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技术保障服务。三是强化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抚宁区、北戴河区整县域示范和卢龙柳河山谷片区、山海关圣水庄片区、昌黎碣石小镇片区、海港区旅游大道沿线等重点片区示范典型,有效实现由“净”向“美”的升华。三年来累计改造农村厕所19.7万座。
5.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地级水源地排查整治“回头看”,完成3个地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设,推进水源地生物预警系统项目实施。开展青龙满族自治县八一水库等5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确保饮水安全。
6.实施工业污水达标整治。深入开展旅游旺季环境执法、重点行业企业“解剖式”执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专项执法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制定污水处理厂排放具体限值标准,实现“一厂一限值”,在特殊时段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
(三)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
一是强化污染地块环境监管。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加快推进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工作。目前,全市已录入污染地块管理系统中20个地块,其中,5个已完成调查评估不是污染地块,其余正在推进中。二是积极谋划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组织昌黎县申报荒佃庄后双坨村淬火点土壤综合治理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土壤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加强土壤重点企业监管,督促企业加快自行监测工作进度,全市47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完成详查采样工作,其中31家企业完成样品检测。四是加强土壤工作统筹协调。市土壤办建立土壤重点工作周报制度,每周下发各县区,提出工作要求;每月梳理汇总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对照目标任务,全面梳理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将存在问题清单下发各县区,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
(四)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一是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完成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县区实现了“局队合一”,整合了执法队伍,理顺了职能配置,加强了执法保障,提高了执法效能,构建了职责明确、权责统一、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二是提升环境执法效能。落实环境执法效能考核办法,定期通报排名,对工作不力的进行追责问责;树立全市环境执法“一盘棋”思想,加强工作领导,丰富环境执法形式,开展大气、水和生态环境安全等专项行动,强化突击执法和交叉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截至9月16日,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立案环境行政处罚案件477件,下达处罚决定书392件,处罚金额1749.61万元。
四、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以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强化传统媒体宣传,在市电视台、电台、市报社设立环保专栏定期开展环保工作宣传,加强深度报道和伴随式采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政务新媒体工作水平,严格审核发布流程,在确保发布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原创性、权威性,加强生态环境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实现矩阵运行指令畅通、上下联动,重大信息传播同频共振、整体发声,向社会公开污染治理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要法律法规。定期公布市、县环境空气质量及排名情况,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关注并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规范优化新闻发布,紧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政策发布、重点时间节点、重要工作进展,主动设置议题,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专家解读会等,及时通报重点工作、回应热点问题。结合六五环境日、科普日、宪法日等重要节日以及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等 深入推进环境教育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有针对性策划开展各类环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五、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省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污染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完善责任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和生态环境执法清单,分工协作、同向发力。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延伸监管触角,消除监管盲区。建立工作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办案、通报预警约谈、目标量化考核、定期督导检查,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体系,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月度考核办法,加强目标和效果导向,强化追责问责。突出做好“工业企业、散煤、车船、扬尘和港口”五大治理攻坚行动,重点加强工业企业全过程、全链条治理,推进高架源开展烟气脱白治理和低空排放改造,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源关停整治;开展散煤清零行动,采暖季前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成立扬尘专班,强化道路扬尘“以克论净”考核,提高扬尘管控水平;加大“车船油路”整治力度,有效解决移动源污染问题;突出抓好港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大幅降低港口对空气污染的贡献率。根据 AQI 数值制定日常管控、轻中度污染天气管控和重度污染天气管控三种机制,强化管控措施的跟踪督导和绩效评估;发挥专家团队作用,提高精准治污水平,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实施县区空气环境总量控制,制定77家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实施意见,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三是开展碧水攻坚战。进一步细化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方案,强化工作落实,保障生态水量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及时收割和打捞死亡水生植物,加大城镇管网改造力度,对全市21座污水处理厂因厂制宜,不断提高出水水质。强力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流生态修复、河道保洁清淤、涉水企业监管等工程性、管控性措施,确保旅游旺季河流和海水水质不断改善。
四是推进净土持久战。加快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耕地质量分类清单。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程,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五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技法专项行动,树立全市环境执法“一盘棋”,加强交叉执法、突击执法和“体检式”执法,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交等机制,严打各类环境违法犯罪。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也非常欢迎贵单位的参与和支持。